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科技法论坛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和科技法专家论坛暨博士生论坛(2018)成功举办

来源: 时间:2018-07-08 02:15:00 围观:

一、会议盛况

2018年6月30日至7月1日,“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和科技法专家论坛暨博士生论坛(2018)”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支持,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和北京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主办。本年度论坛邀请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於兴中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孔中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冯震宇教授、台湾大学法学院谢铭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科院大学李顺德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崔国斌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杜颖教授、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朱雪忠教授、北京市务实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程永顺法官、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审判长夏君丽法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姜韬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周程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法学院王成教授、杨明教授等作为评审专家与点评专家。本届论坛也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国内外十几所高校的博士生投稿并参会。多所高校的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同学、硕士生同学和本科生同学以及知识产权业界人士到会聆听讲座并参与讨论。论坛学术氛围浓厚,讨论热烈,堪称知识产权法与科技法的学术盛宴。

论坛首先由北京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刘银良教授主持开幕并介绍本论坛和参会专家。本论坛自2016年起,将研究领域拓展到知识产权法和科技法领域,鼓励博士生扩展研究视野,关注知识产权法以及科技、法律与社会领域的多样化问题,目的在于培养“为学术批评,为学术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术薪火传承,促进博士生同学在知识产权法和科技法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提高。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守文教授对各位嘉宾、老师、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指出北京大学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法方面的研究,重视法律与科技交叉与融合,此次论坛将为后续相关主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术创新。

张守文院长致欢迎词

刘银良教授致开幕词

与会专家与博士生合照

张守文院长欢迎台湾大学法学院前院长谢铭洋教授等与会专家

 

二、专家论坛

本届专家论坛的主题是“科技、法律与社会的多视角解读”。康奈尔大学法学院的於兴中教授就“人工智能与法学研究新范式”发表演讲,陈述了研究范式的具体内涵,探讨了人工智能促发法学研究新范式的可能性。周程教授的演讲主题为“行为遗传学视角下的罪与罚”,他从哲学与生物遗传角度分析了相应的科学技术、法律和社会经验的问题。针对两场精彩的演讲,张骐教授、崔国斌教授从法学角度,就科学理性与法律理性之间的关系、技术发展(如AI技术)对法律制度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姜韬高级工程师则从技术视角出发,介绍了生物技术与自然概念的转化,评论了试管婴儿、人工智能等热点社会问题、法律问题,为大家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视角。

於兴中教授发言

 

三、博士生论坛

本届博士生论坛根据知识产权法与科技法的具体领域,围绕(1)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前沿问题;(2)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理论与应用;(3)科技法理论与前沿问题;(4)专利法理论与应用;(5)著作权法理论与应用进行研讨。在每个部分,各博士生对自己的参赛论文进行讲述,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各位专家对论文内容、学术规范与写作进行点评,各位点评专家在肯定参赛论文的同时,也给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

凯原楼报告厅论坛现场

与会专家在研讨

(一)第一节

本次论坛第一节关注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前沿问题,由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孔中教授主持。徐美玲、胡相龙和石丹博士生的报告分别关注了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指导案例制度和美国贸易法301条款与知识产权争端三个领域的话题。在评议和讨论环节中,於兴中教授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张骐教授针对胡相龙博士关于指导案例制度的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夏君丽法官则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角度对文章的观点予以回应。李顺德、崔国斌教授同样对三位博士的论文做出了精彩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刘孔中教授点评

崔国斌教授与姜韬高级工程师

夏君丽法官发言

(二)第二节

论坛第二节“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理论与应用”由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朱雪忠教授主持,由博士生覃腾英、吴佩乘、刁舜、赵银雀分别针对屏蔽广告、OEM案件法律适用路径、基于添附理论的商业标识保护、识别性标识共有等问题展开论述,内容涵盖相关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国内外法立法现状、立法动态、重大典型案例等。在评议部分,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冯震宇教授介绍了OEM问题在台湾的实践情况,并就添附理论、知识财产共有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夏君丽法官则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角度分析了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商标与包装装潢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司法判决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差异。杨明教授、李顺德教授针对论文撰写过程中标题的命名、结构的安排、思路的论述与措辞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强调论文写作中大到理论的应用,小到每一个名词的使用都应谨慎对待。 

 

冯震宇教授发言

 

(三)第三节

论坛第三节关注科技法理论与前沿问题,由社科院法学所、中科院大学李顺德教授主持。博士生陈俊华和徐慧丽的发言都关注了大数据时代与数据保护相关的问题,涉及数据的权属、数据的法律属性及与数据有关的权利保护等数据保护中最核心问题。程时辉博士生的发言则从国际法的角度讨论了科学技术对海洋法发展的影响。在专家评议环节,北京大学法学院王成教授对数据保护中的“告知-同意”机制发表了自己全面与深入的看法,认为该机制仍是个人信息主体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杜颖教授结合了她近期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心得,对两位博士生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李顺德教授点评

 

(四)第四节

论坛第四节由北京务实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程永顺法官主持,五个报告讨论了专利法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议题。季冬梅、张浩然、谢嘉图、戴秋燕、钱振球五位博士生分别就中美专利默示许可侵权抗辩规则、药品专利保护模式、专利保护期延长、FRAND承诺法律性质,及欧盟《共同法院条例》对统一专利法院的影响五个话题进行发言。随后,台湾大学法学院谢铭洋教授、李顺德教授和重庆大学法学院李晓秋教授对五位博士的发言都分别做了非常周详、细致的点评。主持人程永顺法官在总结中告诫博士生等青年研究者,在校期间要坦诚接受来自老师的批评,因为批评会有助于帮助、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将来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程永顺法官在主持

 

      

李晓秋教授发言

 

(五)第五节

台湾大学法学院谢铭洋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第五节研讨。卢忆、刘桢、朱艺浩、党玉洁、田小楚五位博士生的发言围绕流媒体、人工智能、电子游戏、虚拟现实等著作权领域新颖、热门问题展开。在评议环节,朱雪忠教授提示诸位博士生在研究热门问题时,要考虑领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并在自己的研究中突出本研究的特色,同时要鼓励跨学科合作,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刘孔中教授回归大陆法系作者权与英美法系版权之辨、独创性认定等著作权基本问题,对博士们关于新兴热门话题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冯震宇教授提示博士生们的研究应当具有国际视野,更多地去探讨国外的文献、立法例和相关国际公约。李晓秋教授则提出,在讨论新技术带来的著作权法问题时应当回归著作权法的原点。

谢铭洋教授在主持

 

四、博士生论坛颁奖

最后,刘银良教授宣布了本年度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与科技法博士生论坛的获奖情况。本年度共收到33篇博士生论文投稿,研究领域涵盖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前沿问题、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法、国际海洋法以及科技与法律等多个领域。经过初评,共有27篇论文进入双向匿名的专家评审阶段,各博士生论文作者亦应邀参加本次论坛。十多位论文评审专家分别来自法理学、民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科技法学等多个法学领域,也包括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等。每篇参赛的博士生论文都经过两位互相独立的专家的独立评价,以其所得平均分数进行排名,评审过程保证客观与公平。最后的获奖博士生分别是:北京大学的徐美玲同学获得论坛一等奖(奖金5000元),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浩然、北京大学的季冬梅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鲁甜分别获得二等奖(每人奖金2000元),西安交通大学的刘祯、西南政法大学的谢嘉图、武汉大学的戴秋燕、华东政法大学的阮开欣、北京大学的朱艺浩、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的卢忆、武汉大学的陈俊华、西安交通大学的田小楚同学分别获得三等奖(每人奖金1000元),其他参赛博士生同学则获得“鼓励奖”。评审专家和评议专家向获奖博士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对获奖者表示衷心祝贺。

评审专家为获奖博士生颁奖

 

 

本论坛衷心感谢积极参与本年度专家论坛暨博士生论坛的各位发言专家、评审专家、博士生同学及参会人士的支持,感谢积极参与本论坛的组织与主办工作的会务人员:季冬梅、郑淑凤、张帆、徐慧丽、赖苡任、孙一鸣、赵满圆、刘红雨、张若耘、贾冉、卢春光、吕佳衡。